天天新资讯:城市之下|赵良宁:地铁轨道的“保健医生”

河北新闻网   2023-05-01 14:00:58

赵良宁

开栏语

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你或许不知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城市之下,他们默默坚守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无名英雄一样为城市做着贡献。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每一双劳动者的手都值得被看到。今天是第133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用镜头向这些“地下”劳动者致敬,同时希望更多“身在暗处”认真工作的劳动者被看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良宁在更换轨迹块。

铛、铛、铛……午夜的地铁轨道,没有了列车的轰鸣,只剩下有规律的敲击声在回响。8.2公里的路途,一千多段铁轨,两万多个零件。一个穿反光服的身影一步一弯腰,敲遍了每一颗螺栓,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赵良宁的日常工作。

他们的黑夜属于幽深的隧道

赵良宁在检查螺栓。

今年是赵良宁在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岗位工作的第七个年头。2008年,赵良宁大学一毕业就前往新疆从事铁路工作。2016年,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他选择回到家乡石家庄成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

石家庄地铁2号线嘉华路站到欧韵公园站,6站8.2公里,这是赵良宁班组每天工作的地方。晚上11点30分至第二天凌晨4点,这是他们每天的作业时间。检查、维修,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4月24日晚上9点,开完会,准备好当天要用的工具,赵良宁和同事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前往塔坛站。这一天,赵良宁和同事要维修塔坛站和石家庄站之间的两处铁轨。按照规定,必须等到11点30分才能进入轨道。

已经接近五月,这座城市的室外温度并不高,当天只有6℃左右。走在长长的隧道里,记者没有感觉寒冷,只是有一股略带凉意的风偶尔拂过。在空荡荡的隧道里,赵良宁和同事的背影若隐若现,声调不高的谈话不断带起嗡嗡的回声。

一次轨道养护需弯腰4000次

赵良宁(右边戴眼镜者)在指导同事工作。

“这里和标准差了1毫米,我们要求误差不能超过正向6毫米负向4毫米,虽然没有超限,但是它前面宽了3毫米,后面宽了4毫米,轨道有些变形。”在第一处维修点,赵良宁指着道尺上显示的数字说:“我们一会儿就要用大锤和钳子改动这3毫米。”

通过测量,赵良宁决定对弯道内侧的轨道进行个“小手术”。只见他半弯着腰,水平挥锤,一下将扣件敲下,拆下原来的轨迹块,再将新的轨迹块敲进去,最后用钳子装回扣件。4个人相互配合,所有步骤都是一步到位。连续更换了几个轨迹块,一次维修就完成了。

赵良宁介绍,他日常的工作是和班组的另一个同事,以每小时3公里的规定速度,分别沿着上行线和下行线巡检,对螺栓、扣件、道岔、间轨等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2号线欧韵公园站距离嘉华路站一共8.2公里,赵良宁一周要走上4次。除此,班组每月要对轨道尺寸进行一次养护,这都需要工人们对轨道间距、水平度等进行一次次手动测量,大概需要十天完成。每根铁轨6.25米,需要弯腰测量4个位置,8.2公里1000多根铁轨,也就是4000次,对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负重50斤一趟要走8公里多

赵良宁指着轨道上的一颗颗螺栓边走边说:“每天,我们就是和这些‘小家伙’打交道。”从嘉华路站到欧韵公园站,单向8.2公里的轨道上有2万多个零件,对于不熟练的工人,判断螺丝是否有“病”,需要一颗一颗敲打,通过声音进行判断。“我刚来的时候,师父带着我走,告诉我哪种声音代表这颗螺丝有松动。”如今,赵良宁只靠眼睛就能分辨出哪颗螺栓有松动,“绝技”的背后是数不清次数的敲打和无法计算的脚步。

为及时维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日检的人员都需要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装的全都是“铁家伙”。“这一个包得有20公斤重。”赵良宁又指着自己的鞋说:“我们这个劳保鞋一只也有5斤,是特制的鞋子,里面都是钢板,主要防砸。”

8公里的路程、50斤的负重、不停地弯腰检查,常人可能难以想象,赵良宁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23年的春节,家住石家庄藁城区的赵良宁独自在岗位上值班,上行下行两条线都要他负责,16公里的路程,赵良宁负重50斤连走了7遍。

“在新疆的时候,我们工区管辖范围就30公里,16公里对我来说根本不算长,都习惯了。”赵良宁笑了笑,表情有些轻松。

节日里默默无闻的坚守者

在地铁岔道口,赵良宁指着一段铁轨说:“2018年的时候,我还在1号线工作,有一天日检人员发现间轨出现裂纹,那次更换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根10米长的间轨,重达一吨,赵良宁和其他7名工人用了足足3个小时,才将裂纹的间轨换下。而就是这仅仅两三厘米的裂纹,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根据安排,地铁维修班组将从4月30日开始连续“值守”4天。赵良宁说,假期期间,地铁的客流量更大了,更得做好检查,日常检查更不能松懈。

今年37岁的赵良宁是两个女儿的爸爸,每天晚上出门时他的小女儿都会问“爸爸去干什么”,赵良宁就会告诉她,爸爸要去地铁上班了。“现在她一坐地铁就会喊‘这是爸爸上班的地方’。”谈起父女间有趣的对话,这位父亲一脸的幸福。

采访的最后,赵良宁有些好奇地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了解到我们这个工作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如此默默无闻,如此远离聚光灯的照耀。

城市逐渐醒来,一趟趟地铁开始穿梭于城市之下的条条脉络,安全运营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赵良宁”的默默奉献。他们的劳动也许不为更多人熟知,但每一位努力工作的人都应被敬重,每一滴汗水都该被铭记。

(文/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刘世鹏 图/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供图)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