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春莹4月28日,早上6点45分,两辆67座大巴行驶到徐州工业园区徐州陆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门前。7点
本报记者 王春莹
4月28日,早上6点45分,两辆67座大巴行驶到徐州工业园区徐州陆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门前。 7点整,80多名技术骨干乘坐大巴车准时出发,前往安徽省宿州市宿徐现代产业园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资料图片)
“这样的跨省上班已经持续5年了,60公里左右的路程眯一会儿就到了。”
王亮是陆盾机械公司发展投资部部长,乘坐大巴往返徐州、宿州上下班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自2017年新厂落地宿徐现代产业园,技术人员也都跟着搬了过来。为了方便跨省通勤,公司特地安排了两辆大巴车,早上7点,下午5点半,准时准点接送员工上下班。”
一个小时后,大巴车驶入宿州市埇桥区宿徐现代产业园内。在产业园里,像陆盾机械这样“分隔两地”的企业并不少。8点左右,很多企业的通勤车陆续抵达,两辆7座迷你小巴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我们公司安排的通勤车,宿州基地主要负责生产环节,所以都是本地工人,只有部分技术人员需要跨省上班。”江苏广识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建华介绍,通勤车早上8点一刻出发,仅仅20分钟就能抵达这里。
江苏广识电气有限公司2007年在徐州高新区正式投产,随着企业规模扩大,2019年一期生产基地在宿徐现代产业园落了地。
宿州资源型产业比重偏高,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缺乏龙头企业及关联企业,而邻近的徐州随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亟需调整,一批企业将转移搬迁,配套企业需平台承接,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宿州是徐州布局产业配套的理想之地。
早在2018年宿州徐州两市就签订了《宿州徐州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框架协议》。“宿州与徐州地理相邻、文化相承、产业相连,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园区负责人高龙学说,“两市合作共建产业园,有利于发挥徐州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两地产业布局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宿徐现代产业园作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已先后承接徐州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产业转移企业100余家。
产业仅仅是两地协同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宿州以打造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样板区和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加速与徐州深度融合。
2019年10月,在距离老206国道3.5公里的平行线上,双向8车道,共48.7公里的符离大道正式通车。自此,徐宿之间形成了“国道+城际快速路”双通道交通系统,时空距离缩短到50分钟。徐宿一体化加速成型,两市间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正在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无缝对接,徐宿之间的“连心桥”将筑得更稳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