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报:哈佛招生资料泄密,亚裔遭歧视对待,真相被隐藏6年

凤凰网   2023-05-16 09:07:21

近日媒体《后千禧一代》(The Post Millennial,PM)独家新闻报道,曝光哈佛大学的歧视玩法,把亚裔踢出了少数族裔。

该泄密事件的曝光,发生在美国最高法院下个月即将公布亚裔告哈佛、UNC案判决,很可能推翻平权法案的关键时刻。这个打到高院的诉讼的重点,主要是针对哈佛大学本科招生中对亚裔学生的歧视问题。虽然这次新泄露的数据涉及的是研究生招生,但原则仍然是一样的:哈佛歧视亚裔。


(资料图片)

起因是哈佛校报Crimson报道了2017年发生的一起事件,当时经济系录取博士生的机密数据,被意外地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该系的每个学生。

6年后,《后千禧一代》通过匿名来源,获得了对这些数据的独家访问权。为什么真相曝光时间间隔这么长?笔者猜想是,爆料人可能是这批学生之一,一直熬到自己毕业找到工作,最终才敢发声。

大多数泄露的数据因为涉及隐私,被该媒体马赛克处理了,例如电话号码、姓名和生日。“Admit List Department.xlsx”文件中,引发注意的主要是一个隐藏的列,用于标记学生是否是“少数民族”,这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洞察哈佛招生内部处理操作的机会。

结果发现,2017年,哈佛经济系博士招生中录取了44名学生,其中3 名(7%)被归类为“少数”,8 名(18%)被归类为“游说”。哈佛拒绝对“游说”的定义给出解释,于是媒体自己猜测了几种可能性,也许只是意味着教职员工中有人非常了解这个特定的申请者,相信他/她的学术能力;或者这是某种捐赠关系(这种可能性较小);或一些五花八门的一般的裙带关系。

总之无论“游说”到底所指的是什么,这个隐藏的专栏显示,哈佛为那些有广泛“游说”关系的人保留的名额,是它为少数族裔保留的名额的两到三倍。这让人无法不联系到legacy招生的影子,换成俗话就是,拼爹、拼关系。

然后重点来了,大约有十几名被录取的申请人是亚裔,但却没有一位被标记为“少数族裔”。

除了隐藏少数族裔之外,还有一个隐藏栏显示内部对录取博士生的讨论。通过这个讨论可以看出来,如果是哈佛指定的少数族裔,在招生中是可以收到更多照顾的。换句话说,尽管亚裔在美国是事实上无可争议的少数民族,却被哈佛在招生过程中打压,无法得到其他同类少数族裔轻松可以获得的招生照顾。

这些对44名录取学生的评论中,绝大多数是正面的;两个最差的评论都是针对的少数族裔,是仅有的两位被哈佛经济系录取时真正当成“少数族裔”的申请人。他们都是西裔男性。一位的名字旁边有一条隐藏的评论:“从这些信件材料可以清楚看出来不符合我们......如果门槛只是他是否能胜任(博士学习),答案则是或许是可以”。而另一位则获得这些评论,“他能胜任这项工作。.. 论文质量不是很好。没有足够证据显示有很好的研究潜力。”尽管有这些负面评论,作为“少数族裔”候选人,他们最后还是被录取了。

很明显,如果你是亚裔,就不会有这种降低标准的优待。因为哈佛不把你当成“少数族裔”。

其实哈佛这种招生的双重标准,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1993年的一篇题为《政治学研究生入学科学》的论文中,包括一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在内的作者解释了哈佛大学博士招生的工作方式:“我们承认,在一个专门列出的平权类别中,我们认为如果被录取,任何少数族裔申请者都可以完成学业。”

一位最近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接受了《后千禧一代》的采访并且要求匿名,此人被问到这些泄露的数据对哈佛大学的录取过程有何影响。

其回答是:“经济学家在校园里有点另类的味道。在哈佛这样的精英大学,校园是极左的天下。这使得即使是温和立场的自由派经济学家,相对来说看起来也像个法西斯分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希望与学校的其他人能更加和谐地共处。也就是说,有一种强烈的动力,希望让受青睐身份的群体受益,只要能实现有效地为激进的左翼事业发出美德信号,哪怕是通过歧视的做法也在所不惜。对于该院系的许多人来说,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除非你是受到这种歧视伤害的人之一。”

《后千禧一代》还披露,他们将泄露的录取数据和获得的两封电子邮件,都发送给了哈佛大学,以验证其真实性并确保它们没有被篡改。但是哈佛大学始终拒绝置评或回复。

在他们将这个报道发表之前,整篇文章的草稿都与哈佛经济系领导和哈佛传播团队做了共享,如果存在任何事实错误,他们有几次机会来校阅和纠正,但哈佛一直没有任何行动。这也说明这个报道的真实性难以被驳倒。

距离这个泄密已经6年过去,这期间,哈佛大学搞的这类以左翼美德信号为幌子行歧视之实的操作,只是更严重。希望下个月高院能在亚裔诉哈佛、UNC案件上,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这样能让所有的亚裔孩子能有一个公平的起跑线,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学术努力、能力优异,反而遭遇惩罚。

本号一直认为美国不是个歧视的国家,但是要警惕这些包装手段老道且隐秘的逆向歧视。如果说美国还存在什么系统性歧视,恐怕像哈佛这些由左翼精英把持的社会核心机构针对亚裔的明显歧视,才是最接近系统性歧视的现象。这也反映出部分左翼白人的算盘,对于真正有实力跟他们竞争的亚裔,内心深处的真实态度却是变着花样打压阻挠亚裔的崛起。所以他们更乐意提拔少数族裔中自恨心理或者受害者心态的,让他们通过肤色、身份政治去“代表”对应的社区,其实传递的是虚假的民意,冲击的恰好往往是对应少数族裔社区基层草根的核心利益。

这也是类似于黑人社区几十年选择民主党,尽管出来不少非裔政客,培养壮大了一批非裔精英阶层、政客阶层,黑人总统、副总统都出过了,却并没有实质地改善自己广泛民众的民生。这对于亚裔草根参政,是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为了输送Top 5%的亚裔精英多出几个跟自己长得像的政客,就放行其中在政治理念上与亚裔基层选民没有多少共识的人,让亚裔中产阶层的利益被割韭菜。

任何扶贫助学之类的政策,不能建立在剥夺努力的人群的公平机会的基础上。尤其亚裔本身大多聚集在蓝甚至深蓝州,跟自己直接竞争的更多是左派。那么警惕反抗这些左翼裹着高大上伪装的歧视,才是保证自己获得公平公正发展机会的当务之急。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